English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杏彩体育:经纬2023年终盘点:Adaptability i

发布时间:2024-12-29 10:50:04    来源:杏彩体育APP下载 作者:杏彩体育官网入口

  我们想用“破立之间,不疾而速”来总结这一年。在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,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更为有序,我们处在“破立之间”,与其说试图追寻,不如说不得不面对一种“不疾”的新节奏与速度。

 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3年,经纬仍然保持了谨慎乐观的投资节奏,持续聚焦中国,投资科技创新。从经纬新投事件的资金走向来看,我们延续了之前的进度,基金整体100%都助力在科技创新之中,超过90%的硬科技项目,经纬都是在产业化前投资或早于产业投资方投资。

  2023全年,经纬的退出项目数量达到24个(M&A/股权转让退出/重组/IPO),其中包括粉笔、北森、易点云在港交所上市,震坤行登陆纽交所,阿诺医药登陆纳斯达克,康希通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,有赞合并非上市主体的重组动作,以及Ambrx被强生公司收购等等。

  循例,我们依然骄傲地总结,2023年经纬被投公司也累计为超过155亿人次提供了服务/产品,在全球直接提供或者流转撮合了8900万个全职/兼职岗位。此外,这些公司在服务自身产业链的同时,还带动了制造业、电力、建筑业、农业、通讯产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。

  这是我们写年终盘点的第十年。往年,我们的盘点节奏总是从投资策略开始、以投后服务结束,但今年我们打算做一个调整。今年我们先讲讲“做对了什么”。我们采访了超过半数的经纬生态公司,我们打算今年的盘点——从总结那些“做得好的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的、技术持续迭代创新的、融资节奏把握得当的”公司们的——逆境增长策略开始。

  2023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深刻变革,这些变化不仅重塑了市场,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路径提出了重塑要求。我们发现有三种核心策略在这一年中被证明是有效的:一是进行产业整合,以优化资源配置(产业整合);二是让技术平台化,以扩展新的覆盖范围(构建平台化技术);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,融入业务流程中(结合AI)。

  产业整合本身并不新鲜,从历史经验来看,产业整合往往是头部企业巩固市场地位、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策略,海外巨头也同样是通过并购做大,产业整合是一条重要的“高速公路”。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时期,行业分化加剧,通过并购,头部企业不仅能强化自身的产品线和服务能力,还能吸纳优质资源,包括人才、技术和知识产权,从而实现业务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。

  以工业软件平台企业赛美特为例,通过十几次精准并购,降低了销售成本,提高了运营效率,实现了收入显著增长和利润稳健提升。工业软件往往因行业的不兼容性而高度细分,比如半导体设计软件与机械行业就完全不同,单一企业难以覆盖所有需求,而产业整合则为赛美特提供了跨越行业壁垒,提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机遇。

  并购整合的第一要素就是在并购前需要想清楚并购的目的,无论是为了技术、团队、产品补充,还是产业链拓展、市场规模增长,亦或是为后续融资做准备,清晰的目标是并购成功的基础。

  并购后的整合也至关重要,赛美特采取了分阶段整合的策略,首先将职能部门统一管理,随后拆分研发、销售和交付团队,确保新团队与现有业务的对接,缩短磨合期。

  并购后的业务融合和阶段性成功,将直接推动公司收入的增长和估值的提升,为公司在后续发展上赢得更多主动权,吸引更多关注和投资。

  如果公司面临着原有业务萎缩的风险,并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开拓新的业务线来寻求突破。那么可以尝试考虑的是,拥有一个技术平台,或者说“技术货架”,来支撑这一转型。

  以镁伽科技为例,在原本专注的生命科学领域、大医疗行业增长放缓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下,迅速调整战略,将目光投向了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两个高增长潜力的赛道。

  得益于镁伽早在2019年就开始的技术货架化策略,搭建了底层技术平台(自动化、机器视觉、AI和光学)、产品平台(基于底层技术形成的技术货架)以及交付平台(负责在不同细分行业的落地交付)的分层货架。作为上游设备供应商,镁伽利用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自动化和机器视觉技术,结合AI技术平台,迅速进入新赛道,成功地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半导体领域,开发了晶圆切割、激光加工、封装检测和晶圆量检测等产品。

  宇树机器人的案例,则进一步印证了技术平台策略的有效性。宇树原本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具有优势,在2023年通过模块化的底层技术,迅速扩展到人形机器人领域。得益于两个领域在电机、减速器、电控系统,还有感知和执行的一些控制算法的互通。虽然宇树在人形机器人上只花了一年时间,但快速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。

  在去年的逆境中我们也看到,有很多技术优秀的公司,本身的技术能力是溢出的,在逆境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外扩到新领域,从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增长。

  AI无疑是2023年市场的焦点,众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能够深度改造工作流程的大规模应用。然而,尽管AI技术的潜力巨大,但目前大多数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,实现大规模的成本效益提升尚需时日。

  不过,一些企业正积极努力缩短这一时间周期,主要通过两种策略:一是构建更高效的垂直行业模型,二是将AI作为赋能工具。

  比如在法律领域,幂律科技通过AI技术解决了合同审查的问题,尤其是在中大型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和开放场景的法律服务方面,大模型的应用显示出显著优势。

  对于第二种将AI作为赋能工具,深势科技则是典型案例。深势展示了AI在科学研发领域的应用潜力,尤其是在新药和新材料领域。深势通过预训练模型,让AI学习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,预测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现象,从而帮助研发分子或材料的微观结构。在新能源领域,如锂电池材料的开发,AI模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效率,减少实验试错的次数,快速找到有效的新材料配方。AI for Science(AI4S)被视为下一个主战场,有望极大地拓展科学的边界。

  展望未来,AI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工业研发、与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紧密结合,同时,组织形态也将发生变化,小团队驱动的原始创新将更加普遍。在未来3至5年内,这些变化将为AI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
  另外,除了以上三大逆境增长策略之外,全球化也是一个增长主题,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国内已经“卷”出来,在细分领域内具有领先地位的“小巨头”,也可以考虑产能外溢所带来的增长。当然全球化也会面临很多艰难挑战,包括要对海外本土市场有深度洞察、要有做品牌的能力、要建立好一套服务体系,以及管理跨国团队等等,需要谨慎前行。但如果能闯出来,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业务增长点。

  从赛道角度,在2023年我们认为有七个领域是中国经济的新兴增长点,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,分别是:新能源、智能电动车、智能制造、机器人、产业数字化、医疗健康、大消费。

  2023年我们看到,全球绿色转型依然是大势所趋。此前经历了2020-2022年,以光伏、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,开始对化石能源展现经济效益,新能源也从过去依靠补贴和政策的“婴儿期”,开始走向产品力和经济效益的成熟期。

 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的高速扩张,也带来了上游设备的高速迭代。比如我们投资布局的易鸿智能,在过去一年里完成了3个重大项目落地,实现7个国家海外业务的开拓,20亿华东制造基地项目落户宜兴,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,预计年产值过50亿元。

  优质产能永远是紧缺的。对于锂电行业来说,产业链正从过去的谁有用谁,逐渐转化为谁性价比最高就用谁。此外在储能方面,随着储能电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,也刺激了海内外储能的装机需求,光伏/风电配储的性价比逐步提升。我们在储能领域投资布局了海辰储能与中海储能(液流电池),其中海辰作为业内最早一批聚焦于储能电池的企业,在2023年大储出货量排名中,成功进入全国前四。

  光伏行业本身也是如此,产业链价格下跌刺激了装机需求,但供给出清节奏正在加快。随着产能释放叠加年末去库存,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。但超预期的快速跌价,同样带来企业战略的快速调整,此时更要求企业对产业周期的提前预判,与极致的运营效率,行业龙头与二线在产产能的开工率已经出现分化。另一方面,性技术将带给阶段性领先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,同时也带来产品与产业格局的切换。

  2023年的光伏行业,正在经历PERC电池加速退出舞台,以TOPCon为首的N型电池迎来高渗透率的周期。在这一变革时期,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显得尤为重要,优质产能的稀缺性愈发凸显。而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,企业的长期成功,往往取决于其在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。

  比如我们投资布局的先导薄膜,以硒碲铟等稀散金属回收、提纯及产品化为基础,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氧化铟锡(ITO)靶材、碲化镉材料供应商,在规模、市场份额、技术工艺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

  在经历了这一波去库存乃至产能清出后,市场也将有技术迭代与增量需求的契机,对于2024年,我们认为,能源结构重塑的大趋势不会改变,在新场景、新需求中孕育新的机遇,这其中既包括电池结构、材料体系的创新,也有新型场景的应用创新等等,2024年的创新机遇仍然不乏看点。

  首先从销量上看,2023年智能电动车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。根据中汽协的数据,2023年,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完成949.5万辆,同比增长37.9%,市场占有率达到31.6%。

  随着政策与标准逐步明晰、智驾系统本身的升级迭代,智能化的深入有望进一步拉开燃油车与智能电动车的驾驶体验,推动智能电动车渗透率加速抬升。在智能驾驶领域,我们投资了导远电子、几何伙伴、后摩智能等公司,都发展迅猛。比如在过去一年里,导远的产品及方案累计获得30家主机厂,超过80个车型定点,全年量产交付量较上年增长超80%,量产项目较上年增长率超76%。

  从整个智能电动车产业链来说,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在智能化、电气化方向布局,投资了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两家整车公司,同时挖掘智能车产业链的机会。我们对智能电动车行业研究的方法力求系统,分别对智能驾舱、智能驾驶、中央计算平台、底盘、车身、动力六大领域进行了深耕拆解,做了更多更深的布局。

  比如在底盘领域的拿森科技,在过去一年里发布了领先行业的新产品NBC(Onebox 2.0。